第(1/3)页 对原版《大圣归来》,沈三通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并扩展世界观。 原版具有开拓性,对于动漫电影的意义,非常大。 其中一些桥段也很有意思。 不过内核方面,沈三通不是很喜欢,做了改动。 大圣不是原版《大圣归来》中的性格,也没有赋予复杂的“人性化”特质。 尽量做到既符合原著,又有现代的特质。 原著齐天大圣是完美的主角模板,少年气息。 读百回本原文,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大圣是亲儿子般的态度。 生命气息、天真无邪、爱护弱者、又有点莽撞和意气用事。 大圣的人格不能说完美,却是人人都喜欢和向往的。 比丘国那一段最能体现大圣性格特征,很可爱。 面对那些山神土地,他真的是穷凶极恶,像五百年前那个大魔王一样。 对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孩子,他又像一个大哥哥一样 大圣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? 因为本来塑造的就很好。 从一开始的自恃本领任性妄为的妖王,经历西游修心路之后,仅凭自身祥瑞气息就可度化亡魂,改变地狱构造的斗战胜佛。 这种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,沈三通自问没有原作之上的才能,所以没有画蛇添足。 在他设定中,五百年后的齐天大圣,哪怕成了佛,历经五百年的战斗,他也依然本色不改。 所以这一版的齐天大圣,类似原版江流儿的角色。 内心成熟稳定,但依然保留纯真、勇敢。 电影进入正式剧情。 第一部分。 第一幕,问题孩童江流儿。 长安的天空一碧如洗,只是远处有三片乌云。 远远传来稀奇古怪的童声歌谣。 充满童趣,但是也带着几分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,自以为成熟,实际上还是小孩子。 “我是大魔王,金箍捅破天!” “玉帝钻桌底,龙王当马牵。” “钓颗星星砸灵山,哐当!震碎菩萨莲花船!” 伴随童谣,镜头视角下移。 长安城西市,市井百态。 有在卖混沌的,有杂耍,也有演皮影戏的戏班子。 贩夫走卒,人头攒动,茶馆说书,米铺布店。 日头若隐若现。 到了童瑶第二句,镜头给到青瓦房顶上一个四仰八叉七岁左右的小和尚,显然是他在唱。 沈三通相比于原版的建模,做了一定改动。 因为是小和尚,光头这个没有变。 面容则是圆脸圆眼,咧嘴笑时缺颗门牙,神态更自然可爱点,又带着桀骜。 衣着上,灰褐色的短打僧衣,膝盖屁股处打满补丁,腰间用麻绳系着褪色布偶猴。 江流儿懒散的躺在瓦顶上,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,翘起的二郎腿一晃一晃。 十足的桀骜不驯。 从他自己编的歪歌就能看出一二,菩萨都敢编排,已经不是一般的和尚。 江流儿一个鲤鱼打挺,震的瓦片一荡,激起清脆响声。 “哪个王八蛋揭瓦房,你给我下来!”屋檐下挂着“陈记桃酥”的招牌,老伴娘拿着鸡毛掸子,怒不可遏。 然而屋顶上人去楼空,什么都没有,江流儿早已溜之大吉。 下面就是一组动态长镜头。 拿着齐天大圣布偶的江流儿,伴随着杂耍唱戏声在房顶奔跑,踩落的石子,砸到了下面算命的瞎眼老道的头顶。 惊的老道慌忙的拿起浮尘,却将幡子弄倒了,倒了的幡子,落在了三个逛街的少妇身前。 吓了三个少妇一个踉跄,其中一个嘴里正含着糖渍梅子,少妇卡了嗓子,把梅子吐了出去。 吐出来的梅子落到了正在吃混沌的汉子碗里,汉子先是一惊,往后一撤,让正在炒菜的厨师被灶火熏了满脸黑,不过汉子顺着梅子方向一看,神色却是一喜。 江流儿在大街上奔走,边走边模仿说书音调:“呔!待俺老孙掀了这凌霄宝殿” 忽的一惊一乍,吓了正在雕刻石雕的石匠,一个没把握好力度,把狮子球给雕碎了。 这一段剧情,借鉴了原版,也埋下伏笔,轻松写意。 把观众的视角,从高高在上的神魔大战拉到了长安市井,聚焦到了七岁小孩江流儿的身上。 沈三通喜欢从普通人视角切入,一点点铺设故事线,而不是兀自上升。 时代背景上,没有按照历史时间线走,而是打造了全新的西游之后的世界,五百年后,依然是大唐。 其中变化最大的还是江流儿的人设,和原版几乎相反,江流儿变成了问题孩童。 电影继续。 第二幕,“大魔王”齐天大圣。 奔跑的江流儿有自己的目的地,要赶着去看皮影戏。 皮影戏的内容是他最喜欢的齐天大圣的故事。 他喜欢听强者的故事,尤其喜欢“大魔王”齐天大圣的故事。 长安西坊,槐树下支起三尺白布。 皮影匠人叼着麦秆,指缝夹着三根竹签,把个尖嘴猴腮的影子晃得张牙舞爪。 “且说那石猴出世,不拜天地不敬神!” 布上蹦出个金甲妖猴,一棒子捅穿纸糊的凌霄殿,玉帝影子缩成团滚进桌底。 “捅轻了!《天庭秘录》写着他把玉帝胡子编成辫儿!”江流儿不知怎么钻了进去。 “小和尚快走开!” 匠人瞪他一眼,不过竹签一挑,那妖猴竟真揪住玉帝长须打了个蝴蝶结,引得台下观众哄笑。 戏到西游路,玄奘捻着佛珠。 “猴头递茶揉肩,谄笑如酒肆小二。” 匠人把江流儿按下去,拉细了嗓子,布上大圣捧桃半跪。 “域外天魔?那都是孙大圣养的看门狗!” 江流儿边在幕布后跺脚,边摸人家的油彩,被赶出去前叫道:“养在兜率宫丹炉旁!《灵山辩经注》卷三写的!” 被赶走,不忘举着布偶宣誓:“齐天大圣是无敌的。” 一副后世粉丝给偶像举牌子的样子。 皮影班子讲述的大圣故事,和传统的大圣不同。 齐天大圣的故事,在西游五百年之后,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和篡改。 从孙悟空的出世开始,便是自恃本领、任性妄为的妖王,铸就了无数错误; 天庭受封弼马温,便对权位超乎寻常的渴望,不断想要上位; 后来得偿所愿,西天取经乃是职场镀金,让大圣短时间内获取果位; 镇压域外裂痕,只是齐天大圣用来揽权的借口罢了,齐天大圣故意制造、夸大域外威胁,甚至与天魔有勾结。 齐天大圣利用危机,借此巩固自己的权力,打压反对者,排除、铲除异己,提拔亲信。 采用阴谋论视角解构齐天大圣形象,充满史书篡改与民间谣传的诡谲气质。 这些故事背后,充满了灵山墙角、玉帝床底下故事特征,采用了《天庭秘录》《灵山辩经注》等虚构史料佐证。 经过了史料篡改、断章取义、诛心之论等种种伎俩,达成污名化的目的。 相关尺度拿捏的很到位。 说的是石猴妖猴,最多到齐天大圣,没有提斗战胜佛,后者果位有力量。 污名化的故事,给大圣加了一重“悲情英雄”的特征。 这里,交代了江流儿的歪歌来源,以及他崇拜的齐天大圣,好像不对。 江流儿崇拜的是“大魔头”齐天大圣,喜欢研究大圣“成功”上位的秘诀。 也进一步展现了江流儿的性格特征。 沈三通赋予了江流儿扭曲的价值观和颓废感。 他崇拜的不是威风凛凛、降妖除魔的齐天大圣,也不是英雄,而是齐天大圣的果位、权力和战斗力。 江流儿不是想成为英雄,只是想要拥有英雄的地位。 电影院里的小孩,代入了小孩一样的江流儿,看的是嬉嬉闹闹。 第(1/3)页